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自己做功課,孩子的責任

每回國人在國際上有了傑出成就,總會引發「台灣之光」的風潮。接著就是一片檢討教育的聲浪。 許多民眾以為學校可以取代家庭,替忙碌的家長將子女培養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,卻往往忽略這些台灣之光背後,有著諸多特殊時空條件及家庭背景。

其實也難怪,父母辛苦工作,回到家卻要面對學校導師在聯絡簿上指控孩子的諸多罪狀。此時,家長不禁埋怨學校和老師無能,也在情理之中。

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難度真的不高,多半僅要求學生善盡本分而已,倒是和品德教育比較有關。 然而,民粹氾濫,有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敢硬性要求學生繳交功課,造成學生責任感喪失,負面態度與消極習慣於是養成。 這些是國民素質下降,社會風氣敗壞的主要因素,值得深思。

【聯合報╱宋元志/中學教師(宜縣羅東)】2011.10.25 03:03 am

想你的方法/到巷口等垃圾車

巷口等垃圾車時,偶爾可以看見一輛老福特,緩慢地駛入社區停車場。

老福特的引擎聲,再熟悉不過。九○年代平價歐系進口房車所特有的一種低沉與厚重,彷彿年紀老邁的老拳擊手,以慢板的速度在真皮沙袋上,奮力揮著重拳。

老福特曾是我迎娶妻子的結婚禮車。

細數每一次的甜蜜約會,都是年輕時的老福特載著年輕時的我倆一同上山下海……後來論及婚嫁,便向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子提議:「別租那些昂貴卻沒有感情的豪華禮車,就用老福特當作我們的禮車吧!」

孩子滿周歲後,家裡成員增至七人。老當益壯的老福特卻無法再勝任搭載全家出遊的任務。前年的年夜飯,在一間餐館訂桌,我和妻子只能另外騎輛摩托車,追在老福特後頭。

新車交車前一個禮拜左右,老福特戲劇性地躲過了報廢的命運,成了鄰居蔡爺爺的代步車。羅東鎮細雨綿綿的冬季裡,老爺爺和老奶奶開著老福特往返醫院、接送孫女下課,或傍晚時分帶些飯菜給兒子一家晚餐加菜。

飄著細雨的傍晚,站在巷口,有時候,自己也分不清究竟是在等垃圾車,還是等那輛老福特?

【2011/11/30 聯合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