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

新校舍的缺點

當年東光新校舍落成,筆者相當榮幸地在同一年考進學校開始執教,換言之,東光新校舍與我的教職生涯是在同一年誕生的。我在東光多少年,新校舍便使用了多少年。於是,我來整理分析新校設有哪些使用上的不變或困擾,其意義等同於自我檢討這些許年來的自己的教師生涯。愛之深,責之切,越是在乎深切,越是要求苛刻。
一、動線
二、日照、潑雨、通風
三、資源(廁所、洗手台)
四、教室格局
五、附屬設備(遮雨棚、露台)
六、預想之外(噪音、治安、隱私)

透天厝的缺點

大概是因為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,大女兒還是所謂的三歲小孩,小兒子還在學坐和爬,這些日子以來,總覺得當年選擇「透天厝」來居住的決定似乎是錯誤的。如果思緒一路歸納整理,輾轉反側一整夜,經常會禁不住懷疑起自己當初的每一個選擇,好像一步錯,步步錯…沒完沒了!

曾經對透天厝有許多憧憬,而目前以我最迫切的感受而言,我感覺「透天厝」最大的問題在於「維護」這一個方面。例行性的整潔打掃、經常性的整理修繕、偶發性的故障修理,會讓屋主有左支右絀、永無寧日的疲累感。很多情況下,受限於現實的資源、時間、體力等不足因素,會以「封閉」某幾個區域不去使用,來抒解家庭維護上的無力與困窘。

最初,我們這些住慣了公寓的城市鄉巴佬會非常享受透天厝的寬敞,尤其是透天厝裡每一塊空間的作用與區隔均相當分明,剛入住透天厝的時候,會有一種生活品質大幅提昇的快樂。不再像過去住在公寓時的那樣雜亂交疊,例如在客廳茶几上趴著吃飯、沙發上折衣服、餐桌淪為置物堆等。

透天厝的空間與空間之間能夠清楚分割,客廳是客廳、廚房是廚房、臥室是臥室,感覺相當明快通暢。但住久了便會發現,夜裡想喝一杯水,卻得從三樓臥室,經過三層樓梯,到一樓廚房去「取水」,此外,每次上下樓梯都要反覆思索,我這一趟要拿什麼上去;又要拿什麼下來?一個恍惚或不專心便要害自己再多走一趟樓梯,苦不堪言啊!